企業產品信息免費發布推廣!

肉夾饃、羊肉泡、岐山面……絲路陜西美食,香得不要不要的

2018-08-25 11:34:24瀏覽:1725來源:陜西日報   

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溝通沿線國家、地區的經濟貿易路線,更是一條感受、品味古老絲綢之路燦爛飲食文化的美食之路。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和地區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不斷加強交流,其中各種特色食材和美食沿著絲路穿梭,豐富著人們的味蕾,增進人們對不同文化的了解和認知。陜西日報“絲路行”采訪團在絲路沿線采訪時,發現陜西美食也逐步融入了當地文化,成為了人們舌尖上的一道道美食


杜定軍老潼關肉夾饃。
 

在新疆庫爾勒鐵路公園對面有一家“杜定軍老潼關肉夾饃”小店,一到飯點,總是擠滿了顧客。店老板姓杜,名定軍,潼關人氏,故以自己名字命名“杜定軍老潼關肉夾饃”,如今這已成為了當地的一塊金字招牌。

  杜定軍,1981年出生在陜西省渭南市潼關縣太要鎮南巡村二組的一個農民家庭,兄弟姊妹五人中他最小。他小小年紀時父母就不在了,家里生活十分困難。


杜定軍、陳娟夫婦。

杜定軍在家鄉學會了制作老潼關肉夾饃的手藝,為了改善生活條件,2010年帶著愛人陳娟來到庫爾勒考察市場。他們先選擇在當地一家酒店打工來了解市場行情。

  杜定軍負責酒店每天的食材采購,陳娟則在酒店里當服務員。在此期間,杜定軍嘗遍了庫爾勒市區內所有的肉夾饃,進行“品味”比較,取長補短。

  一個月以后夫妻兩人雙雙辭職,在庫爾勒火車東站附近租了一間門面房,開起了杜定軍老潼關肉夾饃,同時兼營陜西涼皮等特色小吃。夫妻倆買最好的面粉烤饃,選最好的肉作餡,饃烤得香,肉夾得多,開張不久就贏得了食客的一片贊美聲,來的大多都是回頭客。

杜定軍老潼關肉夾饃。

如今,杜定軍的老潼關肉夾饃店面從當初的20多平方米擴大到200多平方米。他還根據消費者不同的口味,加工制作出肥瘦肉夾饃、孜然肉夾饃、純瘦肉夾饃、全皮肉夾饃、干煸肉夾饃、加肉肉夾饃等,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小店的收入逐年遞增。

杜定軍說:“庫爾勒是一座孕育著巨大潛力和商機,充滿活力、激情和希望的城市。尤其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我們的事業發展蒸蒸日上,成就了我們的夢想。現在有一些人專門找到我要學手藝,我考慮著只要人品好就盡量滿足求教者的要求。現在我教出來的徒弟有河南人、山東人、甘肅人等,學徒們已分別在石河子、巴州輪臺縣以及其他地方開起了潼關肉夾饃店,我也希望能把這項手藝源源不斷地傳下去。”


草原羊肉泡。

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昭蘇縣城的美食一條街,記者驚喜地發現一家名為“草原羊肉泡”的店,生意十分紅火,15平方米左右的小店里竟然擠滿了排隊的食客。

  為一探究竟,記者走進店內與老板交流。老板名叫張登峰,陜西渭南人,家里兄弟姐妹六個,他排行老三。迫于生活的壓力,2004年時年33歲的他來到昭蘇謀生。由于平時燒得一手好菜,張登峰經過考察思量,最終決定在昭蘇專門做餐飲行業,主營陜西羊肉泡、炒拉條子、蓋澆飯等。



老張做的羊肉泡出鍋啦!

在老張的不斷努力下,如今他的生意越來越紅火,在昭蘇當地也成家了,娶了來自霍爾果斯市的媳婦,還生了兩個娃,大的13歲,小的6歲。“這幾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來我們這里的游客越來越多,我家的生意也越來越好,每天我都要營業到晚上1點多才能打烊。很多食客都是慕名前來品嘗陜西的羊肉泡。所以每天我都要提前熬制上等新鮮的羊肉湯。湯底很關鍵,尤其身處外地,要特別注意維護家鄉的美食品牌,不能讓羊肉泡的牌子砸在自己手里。”


美味的陜西羊肉泡。

  

交談中,一位上海游客走進老張的泡饃店里,一落座直接點名要來一份陜西羊肉泡。這位上海游客是做經貿生意的,趁著暑假帶著家人和幾個朋友約著一起到新疆游玩,準備花20天左右的時間走遍新疆。“有首歌不是叫《咱們新疆好地方》嘛,新疆是‘一帶一路’沿線上的重要城市,我們一家人很早就計劃著要一路自駕好好欣賞這兒的美景。同時我們對陜西也十分期待,下次休假旅游我選擇的目的地就是西安。作為‘一帶一路’的起點城市,十三朝古都西安很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今天發現這里有陜西美食羊肉泡,我就迫不及待地先來品嘗一下。吃起來確實很鮮美,下回我要到西安當地再美美品嘗一番。”

  “岐山臊子面館”遍地開

  “岐山臊子面”是一道能代表陜西地方傳統風味的知名面食。起源于西周王朝發祥地,是陜西“西府”當地面食一絕。


于玉山。


  出生在陜西岐山祝家莊鄉駙馬莊村的于玉山夫婦,就是憑著做得一手好“岐山臊子面”,在新疆庫爾勒開辦了“秦甘”岐山臊子面館,成就了一番事業。

  1996年,為了改善家庭環境,于玉山背上行囊來到烏魯木齊,給別人打了四年工,苦沒少吃,但是沒掙上多少錢,于是他帶著妻子來到了塔里木油田開發的主戰場庫爾勒謀生。


于玉山在自家經營的岐山臊子面館里接受采訪。

  

經溝通商量,他在庫爾勒寶地小商品批發市場租了兩間面積并不大的房子開起了岐山臊子面館。寶地市場在當時是庫爾勒有名的小商品批發市場,人流量極大。經營戶經常忙生意顧不上做飯,于是于玉山就騎著一輛舊自行車,不論春夏秋冬,一手駕車,一手托著熱乎乎的面碗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送面賣面。他們夫妻倆憑著一手美味可口的面食,征服了許多消費者。

  隨著生意有了起色,于玉山夫婦擴大經營規模,在巴州客運站附近人流量較多的北山路新開了一家面館,并給新店面起名“秦甘岐山臊子面館”,還注冊了自己的品牌商標。



美味的岐山臊子面。

于玉山夫婦根據新疆人的飲食習慣,在堅持傳統制作方法的基礎上,結合多年實踐經驗,對岐山臊子面的口味進行了改良,使其更加適合新疆大眾口味。準確的市場定位、質量上乘的面食、美味可口的味道加上寬敞干凈的就餐環境,“秦甘岐山臊子面館”一炮走紅,生意越來越紅火。

  隨著“秦甘岐山臊子面館”的影響越來越大,前來咨詢加盟、拜師學藝者不斷。現如今,從“秦甘岐山臊子面館”出徒的經營店遍布庫爾勒市,于玉山感到無比自豪。他說:“作為一名陜西人,非常感謝家鄉的美食,成就了我如今的事業。同時感謝‘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好政策,促進了沿線省份的交流、溝通,這給我們創業者帶來了許多商機,在發展壯大自己的同時,我也要把我們的陜西美食發揚光大。”


沿途采訪中發現的“陜西搟面皮”。
 

采訪中,陜西日報“絲路行”記者在沿線路途中還發現了陜西搟面皮、豆花泡饃、漿水魚魚等陜西特色美食在絲路上閃耀,深深感受到陜西鄉黨們都在不余遺力地推廣傳播陜西美食,讓陜西特色美食融入絲路上的舌尖記憶,讓中國美食文化沿著絲路走向世界。

(編輯:大師兄)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免責聲明
本文系用戶自行發布或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