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級車手
市民熱情圍觀遠道而來的老爺車。
昨天,從德國漢堡經長途跋涉來到中國廣州的20輛老爺車在花城廣場齊齊亮相,巡游廣州,吸引了不少市民冒雨觀看。這支老爺車隊是前來參加“一帶一路——德國文化交流之旅·老爺車中國行”的終點廣州站活動。
為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弘揚絲綢之路文化,2018年8月19日,20輛經典老爺車組成的德國車隊,從德國漢堡啟程,途經波蘭、白俄羅斯、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進入中國,終于在10月12日抵達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城市廣州,歷時60天,行程14000多公里。
婆婆車手:越是變老越要挑戰一些沒做過的事
來自德國北部鄉村的海蒂(Heidi)是一名女性理療師,今年68歲。在這次長達60天的旅程中,她獨自一人駕駛著3個月前買的54歲“高齡”的老爺車沃爾沃完成了14000公里的挑戰。三年半前,她的丈夫過世后,她選擇到戶外進行各種挑戰,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充實。
海蒂笑著說孩子完全不擔心她的旅程——“孩子們都清楚我的‘瘋狂’性格。”原來,她在去年已經參加過從德國科隆出發前往北京的歐亞新絲路拉力賽,也去過四川。“我覺得越是當你慢慢變老的時候,越是要去挑戰一些沒有做過的事情,這樣才能保持活力和朝氣。”
談及為何要參加此次活動,海蒂表示很期待到中國西藏和南方城市去看一看。“西藏的山真的是太美了,親身感受周遭的環境和呼吸到清新空氣,發現西藏比照片上要美得多。”除了風景秀美,海蒂表示中國人也很熱情好客。在新疆喀什,她遭遇了旅程中最艱難的時刻——由于當地地形復雜,且比賽規定車手不可以使用GPS導航,每一個參賽隊伍要根據主辦方提供的“路書”自己判斷路線,獨自駕駛的海蒂沒有十足的把握能在規定時間抵達集結點。“這讓我感受到有點慌。”不過,路上遇到的當地居民都對她十分友好,并傾情提供幫助,讓她很享受旅程。
老爺車巡游“閃瞎眼” 市民冒雨圍觀
昨天上午,20輛德國老爺車上裝飾著“世界花城魅力廣州”等字樣,從花園酒店出發,途經環市路、廣州大道、珠江新城、海心沙、花城廣場、天河路商圈等地,進行老爺車廣州巡游,傳播廣州“世界花城”品牌,引發沿途群眾熱情圍觀并點贊。
在廣州市地標建筑花城廣場的慶典儀式上,20輛老爺車呈扇形排開,供觀眾近距離觀賞、拍照。這些老爺車的車主和車手們分別來自德國和瑞士,平均年齡在60歲以上,他們所駕駛的老爺車“年紀”也不輕,大多都是50多年前生產的,其中最“老”的一輛車是生產于1952年的雪鐵龍。
對于大家好奇的問題——老爺車是否可以開車上路?車手洛夫(Rolf Broglie)告訴記者,在瑞士開老爺車作為日常通行有著嚴格的限制,3年內只允許行駛4000公里,因此這一次長途跋涉,需要為車輛申請了臨時牌照,一路上也沒少修車。他在中國工作過,曾參加過兩次廣交會。“這次來到廣州,感覺變化太大了!”主辦方介紹,除了通行上的困難,此次行程最困難的路段在新疆和西藏,海拔高、日夜溫差大,不少車手都需要打點滴。
主辦方之一的廣東省海上絲綢之路商會榮譽會長羅蔚也是老爺車的愛好者。他認為,這些車主經過了非常多的困難才來到廣州,這種不畏艱險的精神非常值得贊頌。一位德國車主表示,從德國到廣州一萬多公里的行程,需要勇氣也需要運氣。“最震撼的就是翻越世界屋脊,看到了布達拉宮。我們將永遠不會忘記這些美好的記憶,它們將陪伴我們的一生。”
主辦方廣東省藝術品行業協會秘書長李寧一表示,明年他們將組織回訪活動,從廣州開著紅旗、廣汽傳祺等國產汽車回訪德國。
到廣交會“淘寶”為夢想五“闖”中國
巡游之后,“德國絲路文化之旅——中德友好交流故事會”在正佳廣場舉行。德國車主分享了參加此次活動的感受,他們懷著一個共同的夢想——開自己的車走一次“絲綢之路”來到中國。
在眾多車手中,斯文(Svend)對于中國可謂情有獨鐘。這是他第5次駕車來中國,每一次經歷都堪稱“傳奇”。第一次來中國的時候,他曾遭遇車禍,當時就被中國文化吸引,立刻籌劃第二次中國之旅。“但花費太高了,自己負擔不起。”于是,斯文向賽事主辦方申請做車隊隊長,通過承擔隊長的工作來抵消沿途的費用。第3次來中國的斯文有了“另一半”,帶著女朋友開著摩托車從漢堡來到中國。這一次,當他聽說要走一條全新的路線,并且將會經過新疆和西藏的時候按捺不住心情迅速報了名。“最困難的一段路在西藏,當地海拔5000多米,再加上-5℃的低溫天氣,對我們來說很困難。”斯文說。
而在所有車手中,一位白胡子老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83歲的克勞斯(Klaus),他也是車隊里年紀最長的車手,這是他第3次來中國。他說這次看到了中國的巨大變化,“中國的城市變得更大,綠化也做得更好了。”前兩次來中國,克勞斯都在廣交會采購了很多東西,讓他印象深刻的是雖然中國產品價格有所上升,但質量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為何這么多車手對廣州情有獨鐘?車手海蒂的話或許極具代表性。她說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廣州是一個大城市,這里的一切都讓我感到很新奇。”在她看來,“絲路”是一個很好的連接中西方的想法,因為人們需要有渠道了解不同民族的人和文化,并以此消弭一些誤會和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