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密度前十的縣域分別是石獅、晉江、龍港、昆山、江陰、義烏、玉環、溫嶺、三河和張家港,主要來自閩南、蘇南和浙中南以及毗鄰北京的廊坊。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縣域經濟也在不斷壯大,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那么,目前我國人口密度高的縣域有哪些?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了各縣域人口密度發現,當前,我國共有27個縣域人口密度超過了1000人/平方公里的大關,其中有26個位于東部地區;人口密度前十的縣域分別是石獅、晉江、龍港、昆山、江陰、義烏、玉環、溫嶺、三河和張家港,主要來自閩南、蘇南和浙中南以及毗鄰北京的廊坊。
福建小城人口密度趕超北上廣
數據顯示,福建南部的縣級市石獅人口密度高達4287人/平方公里,在所有縣域中遙遙領先。當前,石獅的人口密度已經超過了北上廣三大一線城市,在所有城市中僅次于深圳。
數據顯示,全市陸域面積僅160平方公里的縣級市石獅,2021年GDP首次突破千億大關,達到了1072.5億元。經濟綜合實力晉位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15位。
發達的民營經濟是石獅集聚大量人口的關鍵,服裝產業是其主打產業。石獅市政府網站的資料顯示,全市民營企業1萬多家,產值超億元企業226家,超10億元企業19家,民營經濟創造的產值占全市經濟總量的90%。
石獅市擁有全國最齊全的服裝產業體系,匯聚全產業鏈8000多家企業,成為閩派服裝板塊的中心城市,獲得“中國休閑服裝名城”“首批全國紡織模范產業集群”“中國服裝產業示范集群”等稱號。
當前,石獅正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紡織鞋服、機械裝備、食品藥品三大制造業和商貿會展、港口物流、濱海旅游三大服務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光電信息、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構筑“3+3+N”產業體系。
同屬地級市泉州、與石獅相鄰的晉江人口密度達到了3177人/平方公里,位居第二。從1994年起,晉江連續28年領跑福建縣域經濟,其中鞋服產業是重要法寶,當地涌現了安踏、361°、特步等一系列知名運動品牌,晉江也有“中國鞋都”之稱。雖然2013年以來,晉江大小鞋企經過深度洗牌,不少三四線品牌倒閉,但也有安踏這樣的領軍企業不斷擴大優勢。此外,在服裝產業方面,晉江有七匹狼、柒牌、勁霸、九牧王等知名品牌,以及恒安這樣的生活用紙龍頭企業。
繼2019年晉江首次超越常熟,打破了蘇南地區“霸榜”GDP前四的格局后,晉江已經連續三年位居我國縣域GDP第四。經濟的發展也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2020年,晉江常住人口總量達到了206.16萬人,僅次于昆山,位居縣域第二。
實際上,人口密度最高的石獅也是1987年底自晉江析出而置。那么,為何地處泉州南部地區的石獅、晉江成為中國人口密度前兩名的縣域呢?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石獅市原來就是從晉江拆分出來的,面積比較小,才160平方公里,晉江的面積也不大,才600多平方公里。這兩地經濟尤其是鞋服、紡織、食品、建材等產業十分發達,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吸收的外來就業人口很多,因此人口密度也很高。
浙江11縣人口密度超1000人/平方公里
龍港以2526人/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位居第三。龍港地處浙江省東南部,位于浙江八大水系之一的鰲江入海口南岸。2019年8月3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發文:經國務院批準,國家民政部復函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銷蒼南縣龍港鎮,設立縣級龍港市。
作為“中國第一座農民城”,龍港自1984年建鎮以來,歷經了從小漁村到農民城、從農民城到小城市培育、從小城市培育到撤鎮設市三次改革的歷史性跨越。
人口密度前十名的縣域中,浙江共有4個縣域名列其中,包括龍港、義烏、玉環和溫嶺。這4個縣域除了義烏位于浙中的金華,其余3個位于浙南的溫臺地區。
對此,杭州規劃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湯海孺對第一財經分析,因為溫臺地區山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積小,因此促使當地人往工業生產和市場交易的方向努力,溫臺地區的輕工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十分發達,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
從2010年到2020年,浙中的義烏人口增加了65.54萬人,增量在全國各大縣域中領跑,增長50.68%,年均增長4.18%。這與近年來義烏電商快速發展,集聚了大量從業人員有關。
浙江之外,同處長三角的江蘇也有3個縣域人口密度位居前十,分別是昆山、江陰和張家港。其中,昆山的人口密度高達2248人/平方公里。2020年昆山人口總量209.25萬,位居全國縣域第一。昆山市素有“中國最強縣”之稱,GDP連續18年居第一。數據顯示,2021全年昆山實現GDP4748.06億元,若將昆山與地級以上市比較,其GDP超越了貴陽等省會城市,大約位居城市榜第57。
相比之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沒有一個縣的人口密度位居前十。廣東體改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廣東原來的經濟強縣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這些縣大多經歷了從縣改市(縣級市)到市改區的過程。另外,珠三角的地域空間小,是全國密度最高的城市群,目前珠三角之間的大城市基本是無縫對接,已經沒有了縣域的發展空間。
而如果看地級及以上市的話,珠三角有5個城市人口密度位居全國前十,珠三角也是全國人口密度最高的區域,其中深圳和東莞的人口密度分別達到了7173人/平方公里和4259人/平方公里。
在人口密度前十縣域中,有9個來自南方,只有1個來自北方,即河北廊坊下轄的三河市,人口密度達到了1522人/平方公里。三河的人口密度高,與其所處的位置有關。由于毗鄰北京,在北京的功能外溢過程中,三河所在的廊坊受益很大,2010年到2020年廊坊的人口增量超過了河北省會石家莊。
其中,三河市是廊坊人口增長重點。數據顯示,2020年三河全市共有常住人口965075人,與2010年六普相比增加313033人,增長48.01%。流動常住人口的比重由2010年的24.87%提升為48.11%,提高23.24個百分點。
擴展到人口密度超過1000人/平方公里的縣域來看,目前全國共有27個縣域超過了1000人/平方公里。其中26個縣域來自東部地區,分別是浙江11個、江蘇6個、福建4個、河北3個、廣東和山東各1個;唯一一個來自中西部的縣域是河南鄭州下轄的新鄭,其人口密度達到了1343人/平方公里,位居全國第15位。
為何浙江超過1000人/平方公里的縣域最多?湯海孺說,浙江的市場化程度比較高。在充分的市場競爭之后,每個縣基本上都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產業鏈和發展方向,也就是塊狀經濟,不同縣之間沒有過度的產業同質化現象,產業的集聚的帶來了相關服務業的需求,因此很多縣域都集聚了大量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