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4日,河南省沈丘縣付井鎮崗王村東頭的足豪鞋業有限公司,經過崗前培訓的80多名女工在流水生產線上繡花、剪裁、縫紉、檢驗、裝箱、裝運……加工不同顏色的各類訂單鞋幫,數十臺縫紉機發出的“噠噠”聲此起彼伏,奏響和美幸福生活的韻律。一個月能掙三四千元,天天有活兒干,家離廠子還近,照顧老人,接送學生也方便。車間內,工人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笑著,忙碌著,呈現一派繁忙景象。
工人在加工鞋幫(謝辛凌 攝)
“以前一直在為年紀大了干不了農活發愁,沒想到現在還能在家門口的村頭小工廠里上班,領工資。”崗王村58歲的村民王秀梅興奮地說,現在每天收拾好家務,來這里的小工廠“報到上班”,每月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俺家離廠只有3里地,早晨騎電瓶車一眨眼的功夫就能趕到,廠里提供免費午餐,每月能拿到5000多元的工資,這份工作非常適合我。”正在縫紉鞋幫的技術“藍領”趙麗頗為自豪。
村頭小工廠創辦負責人程攀介紹說:“我們這個小工廠基本上都是在家一邊照顧老人,一邊陪伴孩子的留守婦女,有的是外出務工走不開,有的是年齡大了工作不好找。現在來這個村頭小工廠就業后,不僅工作時間寬松,而且還能照顧老人和小孩,也增加了不少收入。”
沈丘縣足豪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森樟是付井鎮人,今年40歲,曾在褔建沿海一帶的鞋廠打工13年。2012年10月,他回到家鄉,注冊公司,投資數百萬元,租用廠房,購置設備,在付井鎮崗王村開辦童鞋廠,自己當上了老板。
王森樟介紹,他和妻子都是從農村出去創業的,創業成功后,就想能夠回到家鄉幫助家鄉發展。他和妻子經過多方聯系與外地一家鞋業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意向,引入鞋幫來料加工業務。就近吸納就業80余人。2016年,該公司被評定為扶貧車間后,優先安排建檔立卡脫貧戶11人在此就業,幫扶她們年均增加工薪收入3萬余元。兩年后,這11人不僅全部順利脫貧,而且還成為車間的技術“藍領”,從而實現了就近就業穩定工薪增收不返貧的目標。
工人在加工鞋幫(謝辛凌 攝)
“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決戰決勝鄉村振興的關鍵時期,我們小企業也要有責任擔當。在帶動脫貧戶持續增收的同時,還能讓她們有時間細心照料家庭,看到這些我們心里也高興。”王森樟對此信心滿滿。
過去,設在村頭巷尾的小工廠或“扶貧車間”是實現脫貧戶就近就地就業的很好方式,是脫貧攻堅的重要載體。如今,為了讓其持續發力,助力鄉村振興,付井鎮的不少扶貧車間走上了轉型升級之路。
近年來,沈丘縣付井鎮通過“黨建+企業+鄉村振興車間+脫貧戶”的模式,最大限度吸納有勞動能力的脫貧群眾就近就業,旨在保障脫貧戶群眾持續穩定增收不返貧。付井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李占偉介紹說,目前全鎮共有鄉村振興產業車20多家,吸納1500余名留守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近就業,其中困難勞動力80余人,平均每人月收入3000多元,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記者 李向東 通訊員 謝辛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