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雙邊合作層面,截至2018年年底,與中國簽署雙邊電子商務合作諒解備忘錄的國家達到17個,覆蓋了五大洲。電子商務合作備忘錄的推進與落實,將推動中國與伙伴國的雙邊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迎來新機遇。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走深走實,絲路電商正在快速發展,并成為我國外貿發展的新亮點。”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于日前發布的《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報告2019》指出,順應“一帶一路”的發展契機,絲路電商為沿線各國跨境電商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多雙邊合作機制保障
絲路電商的發展離不開電子商務國際合作機制的建立。
在雙邊合作層面,截至2018年年底,與中國簽署雙邊電子商務合作諒解備忘錄的國家達到17個,覆蓋了五大洲。電子商務合作備忘錄的推進與落實,將推動中國與伙伴國的雙邊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迎來新機遇。
“從諒解備忘錄的內容上看,中國開展跨境電商國際合作以伙伴國的國情和經濟發展基礎為出發點,體現了雙邊經貿的互補性,因而側重點各有不同。”《報告》指出,如中國與奧地利之間的合作強調通過電子商務促進優質產品及服務的進出口貿易;中國與俄羅斯、阿根廷等國家的合作強調通過兩國企業開展電子商務合作,促進優質特色產品的跨境貿易;中國與巴拿馬之間則強調通過電子商務合作提升雙邊物流和旅游服務水平。
在多邊領域,區域電子商務合作也取得了新成就。2017年,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促成了《金磚國家電子商務合作倡議》,并就示范電子口岸等達成十余項務實成果,將進一步深化區域合作。2018年,第三次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促進部長級會議期間,各方就深化“一帶一路”和“16+1合作”框架下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間的貿易、投資、電子商務合作等重點議題深入交換意見,達成廣泛共識,并一致通過了《中國-中東歐國家電子商務合作倡議》。未來,中國將與中東歐16國共同探討建立“16+1”中小企業合作平臺、電子商務合作平臺、海關協調中心、數字經濟和智慧產業合作平臺,促成更多經貿合作成果。
同時,自貿協定中的電子商務談判獲得積極推進。2018年,中國積極推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中國-新西蘭、中國-以色列等近20個自貿協定的電子商務議題談判及相關協調工作;完成了中國-新加坡、中國-毛里求斯自貿協定電子商務章節談判,涵蓋電子認證和電子簽名、在線消費者保護、無紙化貿易、透明度等內容。
國內創新發展破難題
作為貿易新業態,跨境電商的發展需要更多創新和嘗試。先行先試的跨境電子商務綜試區則承載了外貿創新發展平臺的功能。2018年7月,國務院批復北京、義烏、南京等22個城市設立跨境電商綜試區,將綜試區數量擴大到35個城市。處于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的西安和蘭州被列入跨境電商綜試區名單,將進一步帶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
《報告》指出,在提升關、檢、稅、匯的便利化程度,營造良好政策環境的同時,各綜試區創新金融支撐模式,創新開發融資、保險等金融產品,以緩解跨境電商企業發展中的融資困難,提升企業交易能力,并探索建立健全統計監測體系,實現對跨境電商的有效合理監管。如杭州綜試區出臺了B2B出口統計辦法,確立了訂單、物流單、支付單三單認定標準,形成了以樣本抽取、企業調查為主的統計方法能力;深圳綜試區建立電子商務統計監測體系,結合跨境電商特點研究完善統計指標等。
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務是跨境電商快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跨境電商綜試區在優化海外倉布局、創新海外倉建設模式、設立公共海外倉等方面進行了大膽探索,進一步促進了跨境電商B2B出口模式的發展壯大。在鄭州綜試區,50多家企業探索應用海外倉模式,鄭州伊賽爾、許昌靚發等發制品企業借海外倉模式成功開辟了美國、大洋洲和非洲市場。海外倉在縮短供應鏈、降低采購成本、改善消費者購物體驗、優化企業售后服務等方面均發揮了重要作用。寧波52家外貿和跨境電商企業自主在海外租賃或自建海外倉106個,總面積超過80萬平方米,覆蓋了貿易往來的主要國家和地區。
在緊抓發展機遇的同時也要注意應對挑戰。《報告》提醒,“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基礎差異較大,電商“走出去”面臨的各國經濟發展階段不同,涉及多個民族、種族、宗教等各方挑戰,增加了中國跨境電商企業進入市場的難度。且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延伸,沿線國家的多樣性和差異性會進一步擴大。這都需要相關企業給予充分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