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作為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重要配套活動之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大學聯盟成立大會暨校長論壇在我校科學藝術中心舉辦,宣布成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大學聯盟,并發表《廈門宣言》。教育部副部長朱之文、福建省教育廳廳長林和平、東盟秘書處秘書長代表Adeline Lee、我校校長張榮出席會議并致辭。會議由我校副校長楊斌主持。
張榮首先代表學校向遠道而來的嘉賓表示歡迎。他指出,為響應“一帶一路”重大倡議和中國教育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學校聯合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優勢高校,共同發起成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大學聯盟。“海絲大學聯盟”堅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原則,秉承和弘揚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充分利用區位優勢,“以點帶線,以線帶面”,全面搭建海上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高等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平臺,推動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技創新、社會服務等領域開展交流合作,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服務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發展建設。
Adeline Lee表示,中國和東盟一直是命運共同體,雙方合作的互補性很強。除了經濟合作外,人文交流也應成為雙方合作的重點內容,“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大學聯盟的成立將為推動雙方人文交流,特別是在高等教育方面的交流發揮作用。
林和平希望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大學聯盟的成立為契機,進一步推動海絲沿線國家以及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提升福建高等教育開放度,加快推進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進一步加強建設海絲沿線國家創新創業合作基地,深化建設改革,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素質教育和人才培養的各個方面,從而為新福建高等教育發展注入新的強大動力。
朱之文表示,共建“海上絲綢之路”,大學責無旁貸、重任在肩。“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大學聯盟為大學之間對話、交流、合作搭建了很好的平臺。希望能夠加強海絲沿線國家的經驗交流分享,共同研究應對重大問題,協同開展互利互惠合作并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充分調動聯盟成員的積極性創造性,真正激發聯盟活力,將沿線國家高等教育合作提升到新的水平。
校長論壇上,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校長Sir Keith Burnett,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葉靜漪,新西蘭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校長Grant Guilford,南京大學常務副書記楊忠,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主席、前校長Menahem Ben-Sasson,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 Sabrina Lin,法國索邦大學副校長Serge Fdida,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徐曉飛分別作了主旨報告。與會嘉賓還圍繞“創新創業教育與產學研合作”“大學變革創新與國際化”“對創建一流大學的認識與思考”三個議題展開深入充分研討。
據悉,“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大學聯盟由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的60多所高校組成,包括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法國索邦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新西蘭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高校。當天,共有來自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澳大利亞、新西蘭、以色列、日本、韓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柬埔寨等14個國家的30所高校和中國的36所高校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