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享受著科技帶來的快樂,科技帶來的便利,同時,我們不能忘記前人的努力。電容器的誕生,可以說改變了整個世界,作為一樣在電路中基礎的電子元器件,起作用是重要的。下面給大家說說陶瓷電容器的由來。
1900年意大利人隆巴迪發明陶瓷介質電容具,30時代末人們發現在陶瓷中添加鈦酸鹽可使介電常數成倍增長,因而生產出較便宜的瓷介質電容具。到了1940年人們發現了現在的陶瓷電容具的主要原材料:鈦酸鋇擁有絕緣性后,開始將陶瓷電容具運用于對既小型、精度要求又極高的軍事用電子設備當中。而陶瓷疊片電容具于1960年左右作為商品開始開創。到了1970年,隨著混合IC、計算機、以及便攜電子設備的進步也隨之迅猛的發展起來,成為電子設備中不可缺少的零部件,現在的陶瓷介質電容具的所有數量約占電容具市場的百分之七十左右。
陶瓷介質電容具的絕緣體材料主要運用陶瓷,其基本結構是將陶瓷和內部電極交相重疊。陶瓷材料有幾個種類。自從斟酌電子產品無害化特別是無鉛化后,高介電系數的鉛退出陶瓷電容具行業,現在主要運用二氧化鈦、鋯酸鈣等。和其它的電容具相比擁有體積小、容量大、耐熱性好、適宜批量制造、單價低等優點。
因為原材料豐富,構造簡約,單價低廉,而且電容量范疇較寬(通常有幾個PF到上百μF),損耗較小,電容量溫度系數可依據要求在較大范疇內調整。陶瓷電容具品種繁多,外形尺寸相差甚大。按運用的介質材料特性可分為Ⅰ型、Ⅱ型和半導體陶瓷電容具;按無功功率大小可分為低功率、高功率陶瓷電容具;按工作電壓可分為低壓和高壓陶瓷電容具;按構造形狀可分為圓片形、管型、鼓形、瓶形、筒形、板形、疊片、獨石、塊狀、支柱式、穿心式等。